陈文玲:现代流通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
在整个经济学体系里面,现代流通理论的地位还不高。但现代流通能力越来越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质量。创建现代流通理论,研究现代流通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实际上是刻不容缓的。通过对国际上新经济现象的观察和理论上的重新梳理,可将现代流通理论内涵概括为“六个全”。
现代流通是囊括有形要素禀赋与无形要素禀赋的“全要素流通”
近代科技革命使流通的主体内涵发生了非常重大的变化。特别是近现代的知识革命、科技革命、信息革命与数字革命,使更多无形的、柔性的、没有物质形态的更高级的无形要素禀赋进入流通,比如无形商品、无形货币、无形资本、无形资产等。未来在商品流通中,商流、物流、信息流、资本流还会继续存在。只不过在原来以实物经济为主体的时代,流通中的这四个流从终点到起点是一体化的。但在新经济形态下,这四个流则是分离的,即分别流通、分别流动,并有各自的流通规律,一般情况下只在一定的节点汇合或者完成流通全过程。
在知识经济、数字经济时代,进入流通的流通物,膨胀最快的是无形资产,或者说无形的要素禀赋。这些无形要素禀赋主要是以承载知识、技术、专利、智力、数据为核心的资产。对关于无形要素禀赋进入市场流通这个问题,亟待研究它的规律和它的流通规则。
现代流通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全开放流通”
中央提出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认为,这种新发展格局就是在保障国内大流通顺畅的基础上形成与国际大流通一体化的流通,就是说,它不是封闭的、不是互不交叉和融合的两个独立的流通圈,而是相互开放、相互融合的过程。现代流通的本质是开放,是运动,是不断在流通中交换物质、能量和信息。在这个意义上,全开放是现代流通的本质特征。
现代流通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服务、超级计算、现代物流技术、区块链技术、虚拟现实等,通过跨国交易和分工,把几乎所有国家的分工、交易都纳入全开放的国际化大流通的轨道。二战后的近80年以来,最本质的一个变化就是资本流通的全球化、贸易流通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劳动力流通的全球化(或者是人的流动的全球化)、数据流通的全球化、产权流通的全球化、资产流通的全球化,这些都是由于流通作为一种内生动力而形成的全球化格局。
现代流通是涵盖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全过程流通”
以物流占用时间为例。一般情况下,生产环节占用的时间不到10%,物流过程占用的时间则在90%以上。比如汽车工业制造,一个典型的全球性大型汽车制造企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内外流通的巨系统。这个系统一般包含15000多个零部件,这些零部件是在全球生产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流通过程。全球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有多少呢?一般有4000多家,还有若干看不见的三级四级乃至十几级的零部件供应商。我们看到,国际贸易中已经有三分之二是中间品。中间品是什么呢?就是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模块,或由零部件组成的为下一道工序而准备的交易物。
现代流通是一种无规律的流通,它的产业联系与它的国际贸易的复杂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如果流通链条足够有韧性、有弹性、不断裂,那么整个产业链、供应链就不会断裂,我们的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完美的组合。反之,如果人为地切断产业链供应链,势必使原本顺畅的流通形成阻滞。
现代流通是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全循环流通”
在现代经济中,现代流通已经成为引导或决定生产、分配和原来意义上的流通、消费的先导性力量。首先是创造消费需求,消费需求决定生产,形成生产与分配共同构成的供给侧。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具有广阔的空间和无垠的边界,是现代流通变革的基本动力,也是现代流通周而复始的起点,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性支撑。
我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市场机制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但还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要不断疏浚流通的堵点、痛点和阻滞。所以,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这是形成无障碍、全循环现代流通能力的重大战略选择。
现代流通是体现绿色低碳循环理念的“全生命周期流通”
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我国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就使我们的现代流通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的流通还不太考虑绿色发展,但现代流通就要成为全生命周期的、循环型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就要使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成为可流通、可交易的要素禀赋。
现代流通以生态文明为方向,以环境保护为导向,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产品的设计、生产、消费、消费后再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以逆向流通与流通封闭式循环的模式开启从生产到消费、到废弃、到处理、到回收、到再利用、到再生产这样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流通过程。这其实对现代流通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形成绿色流通、绿色消费,如何形成循环型的流通。
现代流通是产业链、供应链相互嵌套的“全链路流通”
现在大国之间的竞争博弈,实际上是围绕着产业链、供应链的重塑。如今,全球已形成了相互嵌套的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创新链和价值链,链条的连接层级非常之多,相互咬合的程度非常之深。这些产业链、供应链上的企业,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产业链、供应链本质上是通过流通连接产业关系,这一点特别重要。只有当一个零部件断供的时候,整个产业链才注意到它的存在和重要性,在没有断链的时候,大家似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一旦断链了,关键零部件就会决定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的运行。比如芯片,在原来国际贸易秩序正常的情况下,大家没有感觉到芯片有这么重要。但美国实行脱钩断链时,实际上就整个打断了产业链、供应链的正常流通,我们就感觉到被釜底抽薪了,不仅我国企业受到了重创,而且在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美国企业也正在受到反噬。
市场是有规律的,现代流通是有规律的。流通一旦被切断,产业链、供应链就必然断链脱钩,不管你在上游中游下游,不管你在高端中端低端,都会受损,无一幸免。所以,流通不能人为地去切割,违背这一规律必然会受到惩罚,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为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
推荐阅读
4.聚焦|我党领导经济工作的八个经验
理论周刊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开启理论阅读微分享之旅。
推
荐
给
大
家
看
,
请
戳
在
看